字体:大 中 小
护眼
关灯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
442、有无之法,大道愈明 (第3/6页)
——参透。 参透天下的道理,参透万物的本质,参透生死之变。 如此,方能大彻大悟——朝彻。 或言,朝闻道,夕死,可矣。如此,便是朝彻。 你要见天下之性,必然要参透天下运行的道理,参透万物的本质,看破生死之迷障,如此,方能大彻大悟,能够见天下之性。 故而,朝彻,能见性。 见天下性,方见己性,故而……见独。 你参悟天下之后,便要开始参悟认知自己了,认知自己的本性,认知自己在这样的世界该有什么样的作为,认知在无数轮回当中,这一世,有着怎样的使命,对文明有着怎样的责任。 如此,也就见了己性了。 最后,便要跨越时空,将过去、现在、未来收纳于心中,参悟文明之理,参悟人生之义,为文明在正确的道路上前行而努力。 如此,便是无古今了。 庄子的八重境界,“外天下”、“外物”、“外生”都是基础,是修行之人认知世界的基本,所以不纳入境界,但实际上与金华一境息息相关,也与心斋息息相关。 “朝彻”、“见独”、“无古今”恰好贴合见性,却又与坐忘无关吗? 见性是有,坐忘是无。 有离开无不是有,无离开有亦不是无,合在一起,才是道啊。 而“不死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