字体:大 中 小    
		护眼
    	关灯
	上一页
	目录
	下一页
	
		  		第16节  (第3/8页)
不狠心了。”    阮嬷嬷说着,叫丫头送了样物事进来。    那是早就准备好的一把戒尺。    戒尺静静躺在红色的绸缎上,用托盘托着,显得格外端庄肃穆。而戒尺,其实在所有有读书人的家中都是不陌生的。    宁家也不例外。    身为姑娘家,宁家对喜春兄妹几个的要求不一样,对女儿家的闺女,只需要认几个字,能读能写就罢,身为男儿家,则要通读背诵,理解其义,作诗作词样样精通,喜春幼时,没少见她爹宁秀才拿着一柄戒尺站在几位兄长背后,把几位兄长吓得连屁都不敢放一个。    可以说,这一柄戒尺是不知多少学子头上的噩梦。    喜春有些难以置信:“...”    这几日,周府上下莫名觉得府上气氛紧张起来,尤其是在正院周边伺候的丫头们,时常能听到这种对话。    “香绢出自何地?”    “大晋平州,以魏家出的香绢最为有名,上等可采选入宫廷。”    “花者为绫,素者?”    “为绢。”    “红珠自哪里而来?”    “关外。”    阮嬷嬷对喜春能把种类的产地和来源回答正确十分满意,接下来就到记这些种类下的细分了,与种类不同,周家商行货物太多,细分下来的小种类更是如繁星一般,便是一个布料下也有好几种,这可不止要背,还得记。    而记
		
				
上一页
目录
下一页